近年來,廣西把做大做強秋冬季蔬菜產業作為轉變發展方式、促進錢糧雙增的戰略舉措,堅持優勢產區集中布局原則,基本形成了秋冬菜、馬鈴薯、食用菌等5大商品菜產區。秋冬菜總產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長。蔬菜已成為全區種植業中繼糖料蔗、水果之后又一年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有效地保障了市場供應。
廣西生產秋冬菜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氣候優勢。廣西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23℃,無霜期在284~360天之間,基本無冬季,具有蔬菜周年生長的自然條件。二是品種資源優勢。適合廣西冬季種植的蔬菜品種豐富,包括葉花類、瓜果類、根莖類、豆類、菌類、速生芽菜等,能充分滿足市場多方面的需求。三是反季節生產優勢。廣西地形地貌多樣,氣候類型差異較大,形成了四季均可生產時令蔬菜的優勢,特別是秋冬蔬菜上市時期與區外產地錯開,豐富了市場供應品種,增加了淡季供應。四是生產成本優勢。廣西有大量空閑土地與勞動力,生產秋冬菜無需進行過多的保溫設施建設,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價格優勢明顯。
廣西蔬菜產業的發展,得益于近年來各級農業部門大力扶持引導,得益于一批蔬菜種植企業與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壯大。據調查,全區面積規模1000畝(大棚200畝)以上的蔬菜種植企業、專業合作社超百家,成為帶動農民發展蔬菜種植,增加蔬菜產量的重要力量。
據統計,2012年廣西蔬菜(含食用菌、瓜果類作物)播種面積1611萬畝,比上年增加50萬畝,產量2245萬噸,增長3.46%,產值240億元。2011年至2012年,全區秋冬菜(即每年9月至翌年3月下旬播種收獲的蔬菜)播種面積為1350萬畝,產量2020萬噸(其中960萬噸商品菜銷往自治區以外),產值165億元。
目前,廣西已成為我國“南菜北運”重要基地,為華北、長三角、珠三角市場提供了充足貨源,為穩定全國特別是北方冬季市場供應作出了重要貢獻。
來源:中國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