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家外商投資企業獲得許可經營我國種業;每年我國大約進口種子量1.5萬噸;甜菜95%是外國品種,食葵約50%-60%是國外品種。 ”這是1月28日農業部新聞發布會公布的一組數據。
農業部表示,只有牢牢把握我國種業發展的控制權,才能牢牢把握我國農業發展的主動權。農業部將從加強政府部門協調、加大種業投入、支持企業發展、強化種子管理等四個方面,全力推進《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落實。我國在農作物種子生產布局上擬建三個國家級主要糧食作物種子生產基地,分別是西北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西南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和海南南繁基地。
甜菜市場份額不到5%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2001年,我國《種子法》實施以來,中國的種業市場全面放開,外資逐漸由蔬菜種子市場進入到主要糧食作物種子市場,比較突出的就是玉米。世界種業巨頭杜邦先鋒公司的品種 “先玉335”占據我國玉米種子市場第二位的位置,孟山都公司的迪卡系列玉米在廣西占據壟斷地位。
目前,我國已成世界第二大種子需求國,種子市場價值達600多億,但我國種業市場的特點是企業“多小散”,種子公司一度達8700多家,但這些企業的創新能力低、企業競爭力不強,而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孟山都、先正達、先鋒等跨國種業巨頭。
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副局長馬淑萍表示,截至目前,外商投資的合資企業、獨資企業,在種業市場持有效經營許可證的有25家,其中4家是經營玉米的,1家是經營棉花的,其他都是從事蔬菜花卉種子經營的。初步統計,我國現在每年進口的種子量在1.5萬噸左右,主要是蔬菜種子,還有部分向日葵種子、甜菜種子。 “食葵當中大約有50%-60%是國外品種,就是400多萬畝是國外的品種。 ”
來源:中國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