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對了,虧損一年的我們也就剛見1-2個月的利潤,現在又開始賠了。”1月28日,鐵西區大潘鎮的一位養豬戶給沈陽晚報記者打來電話訴苦。1月25日本報曾報道了《全國豬肉價格連漲10周,沈陽市場逆勢下調》的稿件,反映了節前豬價逆勢下降的怪現象。就在這之后,生豬價再次下跌1元/斤。
賣一頭豬虧損72元,小豬提前上市
走進鐵西區大潘鎮王軍(化名)的養豬場,正趕上給生豬們喂食,工人們拿著一桶桶飼料走向豬欄。王軍嘆著氣說,“它們特能吃,現在看它們吃的哪是飼料,而是我的老本。”王軍說廠里等待出欄的有1000余頭豬,體重240-250斤。平時吃玉米、豆粕、麩皮等,約3斤料長1斤肉,平均1斤混合料的價格為1.7元。也就是說一個40斤的仔豬長到240斤需要吃掉1.7×3×200=1020元的飼料。不過,這只是飼料成本。今年可繁母豬生產數量下降,原來一年可產16-18頭仔豬,而現在只產10-13頭仔豬,這就意味著仔豬成本增加。另外,人工、防疫等費用不斷上漲。綜合算來一頭豬一斤只有賣到7.5元才能保本。但1月23日遼寧省生豬收購均價是8.13元/斤,5天之后的1月27日規模養殖場的收購價跌到了7.5元/斤,有的小養殖戶(場)暴跌到7.2元/斤,最高降幅將近1元/斤。
“賣一頭240斤的豬得賠72元,在市場價格的反復折磨后,有很多養殖場資金鏈已經斷了。很多養殖場把180斤的小豬提前出手……”王軍說。
原因1:生豬存欄量大,供大于求
“確實剛剛才賺錢就又降了。”省動物衛生監測預警中心數據顯示,2012年遼寧省生豬養殖效益較不景氣,幾乎全年都處于賠本運行中,平均每出欄一頭生豬虧損在50元左右。
數據顯示,以豬糧比價在7:1為盈虧平衡點計算,全年只有1-3月,養殖戶略有盈余,4月份起開始虧損,從5月底到11月初,豬糧比價一直低于6:1。直到12月20日,才再次達到7:1以上。
來源:沈陽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