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內斗、衛生條件惡劣、亂加添加劑,把這個行業推到了最危險的境地
52人突然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病人被速送醫院。這是發生于2012年9月11日,湖南湘潭縣中路鋪鎮的一幕(相關報道:湖南湘潭52人食用米粉中毒作坊老板已被控制)。
經醫院初步診斷,禍起米粉。這種南方地區的傳統食品,口感清爽,質地溫和,深受熱捧。可就在該事件發生前不久,素有米粉之鄉之稱的廣西也發生了中毒事件。
廣西象州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早于湘潭事件兩月。83人不同程度出現胸悶、腹瀉癥狀。
經查,出現食物中毒癥狀的多個場所均源于同一米粉廠。新華社消息說,該廠家當天共生產米粉1320斤,已銷售1290斤。當地啟動應急預案,全力救治中毒人員后展開調查。當地疾控中心等檢驗部門檢驗報告顯示:問題米粉中含有焦亞硫酸鈉(二氧化硫)和脫氫乙酸鹽(鈉)等成分。
2012年伊始,由媒體記者臥底暗訪,曝出湖南無名粉店“粉鍋洗拖把、剩菜當現炒”的食品衛生事件。媒體列出了無名粉店雨花亭店多項食品安全問題:沒有專門的防煙、防水設施;餐具、蔬菜、肉類沒有專門的分類清洗池;員工不能提供健康證;食品原材料來源不明等等。
“無名粉店”一時間被指為“無德粉店”,湖南知名企業遭遇危機,其他分店迫于輿論壓力,招牌一夜換成了“原味粉店”。
米粉陰影開始在飲食界蔓延。由此而產生的負面影響持久未歇。
湖南一位祖輩經營米粉的老板遲陽(化名)坐在《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面前訴苦說,“幾天時間,日產8000斤的米粉,銷量滑落到4000斤,這個行業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再經不起折騰了?”
同行互掐
因爽滑入味,米粉在南方飲食界逐漸占據一席之地,隨工藝水平提高,米粉制作由過去的手工制作轉型為現代的機器生產。從本世紀初開始,米粉走紅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四川等省份。
遲陽算是湖南米粉經營世家,30多歲的他跟著父親在米粉行業摸爬滾打10余年,如今已經接過父親的衣缽。
他夢想打造自己的米粉王國,可是無時不在的壓力讓他困擾。他直言,行業內斗、衛生條件惡劣、亂加添加劑,把這個行業推到了最危險的境地。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