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農業龍頭企業和蔬菜專業合作社“二次聯合”,成立聯合社來闖市場,不但解決了5萬畝蔬菜基地的銷售難題,也減少了流通成本,讓生鮮蔬菜從田間地頭直接“走上”市民餐桌。近日,“重慶綠優鮮潼南蔬菜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正式成立,這也是我市首個“綠優鮮”品牌專業合作社聯合社。
潼南是我市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縣,蔬菜基地面積達22萬畝,復種面積達80萬畝,所產蔬菜占全市總產量的40%,是重慶名副其實的“菜籃子”。
但“菜籃子”也會出現“爆滿”的時候。聯合社成員之一潼南雙壩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朱席武告訴記者,就在去年初,該合作社因當時全國各地大白菜集中上市出現了濫市,300多噸大白菜賣不出去,合作社也沒有能力建凍庫,社員們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綠油油的大白菜爛在了地里。
雙壩專業合作社所遭遇的白菜濫市并非個案。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副主任申雄介紹,目前,市供銷系統引領發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已達到11861個,但單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普遍存在規模小、實力弱、抗風險能力差等問題。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去年12月17日,由市農產品集團公司、潼南縣合作經濟聯合社以及潼南縣帝怡蔬果專業合作社等11個加工龍頭企業、蔬菜專業合作社等,共計13家入股成立了“重慶綠優鮮潼南蔬菜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通過引導專業合作社進行“二次聯合”,破解其在市場拓展、資金短缺、技術推廣等方面的難題。
聯合社理事長趙洪春介紹,該聯合社注冊資金達116萬元,其中,市農產品集團出資60萬元成為控股方,潼南縣合作經濟聯合社和該縣11家規模較大的蔬菜專業合作社分別出資入股,旗下蔬菜基地近5萬畝。
“二次聯合”后,“抱團”效應凸顯。趙洪春介紹,11家蔬菜專業合作社在產業布局上可以根據聯合社訂單來調整布局并進行標準化生產,既能保證質量,又能形成規模;而一旦遇到蔬菜大規模集中上市時期,則可利用市農產品集團參股在該縣修建的3萬噸凍庫實現錯峰銷售;此外,聯合社生產出來的蔬菜可以通過市農產品集團綠優鮮社區店銷售,從而實現蔬菜從田間地頭直達市民餐桌。
來源:重慶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