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酒鬼酒、茅臺等國內品牌名酒之后,四川白酒業“七朵金花”之一的江口醇酒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口醇)近日也卷入塑化劑風波。
據韓聯社報道稱,韓國近日在江口醇生產的白酒“諸葛釀”中檢測出增塑劑“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其計量為3.1ppm,由此回收了在市場上流通的此類產品并下達了禁售令。
去年11月以來,被大量投資者持續追捧的白酒業陷入多事之秋,尤其是塑化劑風波一出,讓眾多知名酒企紛紛卷入其中。
號稱“無上妙品”的酒鬼酒,于2012年11月19日被曝出塑化劑超標2.6倍。不過,酒鬼酒企業回應稱,檢測不夠權威,甚至懷疑被檢測的樣品是否出自酒鬼酒企業。
此事未了,2012年12月初,素稱“國酒”之稱的茅臺酒也傳出塑化劑超標的聲音。對此,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表示,茅臺的產品完全符合相關標準,不會將茅臺送檢塑化劑。此后,圍繞塑化劑檢測結果,曾出現過多個版本,利益各方拉鋸戰此起彼伏。受此影響,國內釀酒板塊曾集體回落。
近日,定位于中高端酒的江口醇再度打破白酒業短暫的平靜,不過此次事發地不是國內,而是韓國。
韓聯社報道稱,來自四川江口醇酒業的“諸葛釀”酒在韓國被檢測出增塑劑“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其計量為3.1ppm。根據這一情況,韓國回收了在市場上流通的“諸葛釀”酒產品并下達了禁售令。
報道還提到,此次被檢的“諸葛釀”是由sunglim株式公司從中國進口的,釀造時間是2012年8月。
四川江口醇酒業集團負責對外的侯經理昨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不方便透露任何信息,到時將會有官方發布的新聞通稿。
江口醇作為后起之秀,與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郎酒、水井坊和沱牌曲酒一并被稱之為四川白酒業的“七朵金花”。追溯歷史,江口醇源于晚清,始祖廖綸(平昌人)曾任江蘇無錫知縣、海州道員,晚年回鄉建“南臺酒坊”,距今已有130余年歷史。
在江口醇官網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這家酒企目前擁有1500余名員工,總資產近10億元,年產白酒2.8萬噸,集團旗下除了“諸葛釀”品牌之外,還有蛟龍、大醬風度、南臺龍酒、中國紅·龍酒、等10個品牌。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