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河南省糧食局和河南省農業廳共同發布河南省2012年收獲小麥質量品質報告。調查結果認為,全省收獲小麥總體質量較好、品質特性較優,種植品種結構向好調整。
“從總體情況來看,2012年我省收獲小麥的整體質量狀況較好,與近5年相比處于中等水平。三等以上小麥的比例較高,生霉、生芽粒較少,水分含量較低。受地域氣候環境條件的影響,小麥質量分布仍然延續了北高南低的基本態勢。”河南省糧食局政策法規處處長劉君祥說。
河南省糧食局出具的數據顯示,全部2210份質量調查樣品檢測結果為:容重變幅為677~830g/l,平均值776g/l,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等外的比例分別為32.9%、29.4%、26.2%、8.1%、2.5%、0.8%,三等以上(含三等)的比例為88.6%;水分變幅為7.0%~18.0%,平均值11.5%;不完善粒變幅為0.2%~20.0%,平均值4.4%,其中符合中等要求(≤8.0%)的比例為94.9%;硬度指數變幅為31~79,平均值為60,硬質白麥的比例為65.9%,軟質白麥的比例為2.2%,軟質紅麥的比例為0.1%,混合麥的比例為31.8%。
報告認為,從檢驗結果看,今年河南省種植小麥品種的內在品質總體表現為:蛋白質和濕面筋含量較高,中等筋力小麥所占比例較大。豫北地區中筋、強筋品種均表現較好。
強筋品種在豫南地區也得到較快推廣,推廣品種在個別市縣表現了較好的強筋特性,弱筋小麥在信陽部分區域得到推廣種植。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