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深圳各大超市,包括百事可樂、可口可樂、雪碧、美年達在內的多種碳酸飲料,其500ml的瓶裝飲料明顯“胖”了一圈,變成600ml,但零售價格并未提升。這是在2011年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兩大巨頭瘦身提價后的首次加量不加價,此前,兩大巨頭曾將600ml瓶裝飲料瘦身至500ml。
此前兩大巨頭曾對媒體解釋,消費者飲用習慣、環保低碳理念、生產成本等因素都會影響企業包裝策略,都完全沒有提及成本上漲引發調價的因素。但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在成本上漲的壓力下,高利潤的慣性心態讓碳酸飲料企業有了漲價的驅動和信心。與提價相比,“瘦身”的方式更容易讓消費者接受。
在經歷多次“瘦身提價”后,此番兩巨頭不約而同加量不加價普遍被認為是救市之舉。記者走訪了連鎖超市、百貨商場、便利店等地,發現,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旗下的瓶裝碳酸類飲料,原本售價在2.5元至3.5元不等,現在在銷售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加量不加價”,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雪碧、芬達、美年達等碳酸類飲料均在之前的500毫升規格基礎上加量20%,至600毫升凈含量,包裝上還特地注明“送100毫升”、“多加100毫升”的字眼。據某百貨商店店員介紹,可口可樂公司和百事公司旗下這些“加量不加價”的碳酸飲料從一個多月前就已經開始上架了。
碳酸飲料仍占據強大市場份額,但被逐步侵蝕已是不爭的事實。有不愿具名的飲料行業人士指出,在健康飲品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關注,含糖碳酸飲料被普遍視為“非健康飲品”,主打健康概念的飲料品甚得市場青睞,份額呈上升態勢。而碳酸飲料最近在市場上的份額在不斷下跌,在此背景下,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加量實為救市之舉,但雙方又默契地規避價格戰,實質上卻是救市變相地降價。雙方選擇在年關時節行動也能較小減少降價帶來的不利影響。
來源:昆商糖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