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糧食自給率跌破90%”的傳言很受國內關注,雖然有權威部門對此做出反駁,認為“主要糧食品種自給率依然保持在97%以上”,但這種結論是在剔除占糧食進口量72.8%的5800多萬噸大豆之后得出的。在做這種剔除計算的同時,我們仍應看到,中國已經(jīng)把全世界可供出口大豆的60%買到國內,若對此輕描淡寫,或避而不談,就可能輕視我國糧食自給問題。
筆者認為,看待中國糧食自給需要長遠視角。一兩年內進口量超過國內生產量的10%,并不能定性為我國糧食對外依存度已達10%以上。特殊年份的進口調劑,應作為特殊情況對待。目前來看,2012年我國玉米、小麥、大米這三種糧食的進口量占國內生產量的比重不足2%,算是我國糧食安全的表現(xiàn)。國家長期的規(guī)劃,仍是要使稻谷、小麥保持自給,玉米保持基本自給,特別要保持稻谷的高自給率。
因此,糧食自給率需進一步細化標準。一是研究自給率的品種標準,要細化到稻谷、小麥、玉米及大豆幾個主要糧食品種,既突出“主要糧食品種自給率”或“谷物自給率”,也不要忽視“大豆自給率”。二是允許一個歷史階段(如2008—2020年)的特殊年份變動與調整自給率,并對實際自給率予以評估。如對2012年在國際糧價較低和糧食轉化較多情形下出現(xiàn)的自給率走低,既不要大驚小怪,也不要無動于衷。三是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如2020年后)可視情況微調或適當調整自給率,包括調高或調低。
從需求角度看,中國糧食自給將面臨城鎮(zhèn)化的嚴峻挑戰(zhàn)。城鎮(zhèn)化將帶來糧食耕地減少、糧食轉化增多的現(xiàn)象。尤其是飼料用糧、工業(yè)用糧將因城市化呈增長態(tài)勢,而糧食的連年增產,很可能趕不上社會對包括糧食在內的農產品需求的增速。對此,我們必須在推進城鎮(zhèn)化的同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立足國內解決吃飯問題。
來源:環(huán)球時報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