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魚、大白魚、鱖魚……以前,市民想吃這些“貴族”魚,只能到超市買那些遠道運來的,不但價格高,還不夠新鮮。如今,我們大慶的湖里也有這些魚了。
近日,記者從市畜牧水產局獲悉,去年我市水產品產量為11萬噸,比上年增長22.2%,產值18.6億元。而且,一些原本在南方生活的名貴魚,也“游”進了我市的湖面。
以“特”取勝前景寬
說到大慶水產業,行家都會豎起大拇指。原因就是那些原本生活在千萬里之外的名貴魚種,都被我們“馴服”了。
據了解,每年到了八九月份,杜爾伯特縣都特別“招人”。
“全國各地的商販都到這里‘搶’魚。”杜爾伯特縣龍虎泡水產養殖的相關負責人說,他們養的大銀魚個頭大、品質好,都被商販“倒騰”到國外去了。
大銀魚通體透明,有“魚中人參”的美稱。這種魚原本生活在太湖流域,現在已經被我市的漁民“馴服”,去年大銀魚養殖面積達到57000畝。
除了大銀魚,我市的名特優水產品還有河蟹、黃桑、德國競鯉、日本錦鯉等多個品種,如今美洲白對蝦”也游進了杜爾伯特縣。
據了解,去年我市水產品養殖水面200萬畝,其中名特優水產品套養面積達到140萬畝,產量達到14500噸。“特色水產品的效益是普通水產品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市畜牧水產局水產科的景勝天說。
水產業走健康養殖之路
老人常說一句老話,“無魚不成席”,這生動地說明了人們對水產品的喜好。
近年來,我市水產品養殖種類越來越多,養殖水面越來越大,養殖品種20多個,養殖水面達200萬畝。
規模上去了,漁民開始在提高畝效益上下功夫。除了發展特色養殖外,漁民還打出“健康牌”。
“有機魚和普通魚,價格至少差兩倍。”大亮子漁場的負責人說。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