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等葡萄酒消費成熟的國家,商超、飯店、葡萄酒或酒類專營店等三個渠道各占葡萄酒銷售的三分之一左右,而我國目前葡萄酒或酒類專營店規模并不大,尤其是缺少全國性連鎖品牌,這將是未來的一個不錯的投資機會。
拉斐泡沫的破滅,給了其他葡萄酒重新分配中國市場的機會。
目前我國進口葡萄酒市場正在經歷一輪新的調整:一方面,拉斐價格泡沫破滅連累了法國以及歐洲等名莊酒,出現價量齊跌的局面,而中低檔酒開始走俏市場;另一方面,在以拉斐為代表的老牌歐洲進口葡萄酒受挫的同時,其他產區的葡萄酒開始搶占中國市場。
中低檔酒走俏
在以拉斐為代表的名莊酒“退燒”的同時,我國進口葡萄酒的產品結構正在優化。
葡萄酒進口商及零售商廈門優傳集團董事長寧曉暉告訴《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之前我國進口葡萄酒的產品結構呈現兩極化趨勢,一部分是受到極力追捧的拉斐等高端名莊酒,一部分是很低端的進口葡萄酒,這背后反映的是消費者對進口葡萄酒認知不足。但現在隨著法國、歐盟等地葡萄酒價格的透明化,以及消費者日趨理性,中檔價位、品質有保證的進口葡萄酒受到市場認可。
作為面向市場的酒類連鎖終端,廣州俊濤名煙名酒連鎖董事長張健偉表示,目前賣得最好的進口葡萄酒是價位在100元~300元之間的中檔酒,而高端酒幾乎賣不動。“2012年各門店進口葡萄酒的銷售數量沒有萎縮,但是營業額有下降,說明中低檔價位酒的銷售比重在加大。”
進口葡萄酒品牌商也在根據中國市場的消費變化而優化產品結構。某世界十大葡萄酒和烈酒集團之一的中國公司華南地區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在中國市場上主推的是價格在200元左右的中檔酒。“目前賣得最多的是零售價在70元~80元的低檔酒,以及價格在100元~200元、200元~300元之間的中檔酒。比如說歐盟、法國的餐酒,就是他們最低級別的日常餐酒銷量在增長,而城堡酒、名莊酒的銷量在下跌。”
其實,這些中低檔價位的進口葡萄酒質量并不差。上述某世界十大葡萄酒和烈酒集團之一的中國公司華南地區負責人表示,他們在中國成立了獨資公司,自己進口葡萄酒,然后基本上以底價的方式賣給經銷商,以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
來源:中國經營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