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國際大豆可能出現階段性供應緊張,油粕庫存壓力的緩解有望支撐國內豆類價格走出春季反彈行情。
過去13年中,大連大豆期貨價格在2月份有10年上漲3年下跌,3月份有9年上漲4年下跌,下游油粕趨勢與此相似。豆類市場的春季高點主要是現貨供應主體切換,短期青黃不接所致。今年二、三月份,在現貨偏緊預期支撐下,豆類上漲概率仍相對偏大。
進口:階段性供應斷檔
美豆供應基本結束,南美供應接續能力不足。壓榨利潤好轉刺激美國國內大豆壓榨需求增長,倒逼出口升水同比升高。nopa月度壓榨報告顯示,2012/2013年度前三個月美國國內共壓榨4.3億蒲式耳大豆,為2008年以來同期最高水平,但今年產量則是近四年來的低位水平,一增一減顯示美國國內壓榨需求正在擠壓其出口能力。目前美豆出口已進尾聲,截止到1月24日當周,當前市場年度還有760萬噸大豆等待裝船,其中322萬噸運往中國,預計2月末基本可以出清。巴西早熟新豆雖然陸續上市,但尚處早期,且與玉米爭搶運力致其國內港口堵塞嚴重,預計短期內難以補充全球現貨供應。從以往規律看,南美豆大規模上市要到3月底以后,2—3月現貨供應可能出現斷檔。
壓榨:春節油廠停工增加
2—3月大豆到港量同比大幅減少。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口大豆到港量約為1160萬噸,低于此前預期及去年同期的1326萬噸水平。到港量減少導致我國國內大豆庫存顯著降低。截止到1月末,我國港口進口大豆庫存量為513萬噸,連續7個月保持回落。根據天下糧倉的統計,主要油廠大豆庫存也在同步回落,截止到1月26日,社會庫存約為288萬噸,連續三個月回落。偏低水平的原料庫存將支撐國內采購進口大豆的意愿,大豆現貨價格短期難以下跌。臨近春節,國內油廠陸續停工,多數開工計劃在2月20日左右,預計整個2月份油粕供給將受到一定影響。
消費:下游油粕庫存消化加快
來源:期貨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