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是臘月二十,蛇年的腳步更近了。居民購買年貨的熱情也更高了,大米走貨繼續加快,并帶動部分地區大米價格有所走高。但總體上看,2012年的大米行情是較為慘淡的,整體走勢甚至弱于稻谷。大米行情較弱的原因何在?是大米需求不足還是另有原因?本文試分析如下:
國內大米需求較旺
近幾年來,隨著城鎮化的不斷加快和人口的剛性增長,我國食用大米的人口持續增加,加上工業用大米需求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而不斷提高,我國大米需求保持了穩步增加的態勢,并拉動國內稻谷需求不斷增加。據國家相關部門預計,2012/2013年度國內稻谷需求將達20150萬噸,較上年增加310萬噸,這是我國首次達到20000萬噸的水平。其中,食用消費預計為17200萬噸,較上年增加300萬噸,飼用和工業用需求2826萬噸,較上年增加226萬噸。增長勢頭可謂強勁。而從供應方面也可以看出大米需求十分旺盛。據統計,2012年1-12月,全國大米產量達1.077億噸,同比增長23.33%。
在國內大米加工量大幅增加的同時,大米進口也大幅增加。據海關最新統計,2012年中國進口大米231.6萬噸,同比增3.1倍,為2000年以來最高值。同期出口大米27.9萬噸。同比減少45.9%。全年凈進口達203.7萬噸。另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中國2012年進口精米260萬噸,較2011年的57.5萬噸大幅增長。由于大米的保存期不如稻谷,一般大米產出后基本要被消費掉,由此可以推斷出2012年國內大米需求總體仍增長較快。
國內大米走勢弱于稻谷
雖然2012年我國大米需求較為旺盛,但大米價格并沒有因為需求的推動而持續走強,相反卻呈現出沖高回落的走勢,且整體走勢弱于稻谷。
米弱稻弱的原因
稻谷和大米,一個為原料,一個是加工后的成品,一般來說價格走勢基本一致。但受政策或者消息等影響,稻谷和大米的走勢有時會有所差異,出現有強有弱的走勢。導致2012年稻強米弱的原因較為復雜,主要原因大體如下:
供應充足,大米市場競爭激烈
來源:吉林糧食中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