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保財險農險部總經理王俊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去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規模達240.6億元,同行世界第二,但是跟美國還有很大差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的農業保險保成本,而美國保產量保收入。
中航安盟保險拿有黎副總裁在接受采訪時也指出,中航安盟保險目前正逐步將法國安盟的產量保險、價格保險、指數保險等高技術保險產品引入中國。但是,還需根據中國國情進行改進和完善。
對于產值保險,在國際上更常見的是農作物價格保險或收入保險,這種產品在承保產量減產風險的基礎上,還會綜合考慮因市場價格波動等因素對農作物收入造成的影響。“這對于保險公司來說,要承擔的風險更大。”農業保險知名學者庹國柱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巴曙松在對法國安盟保險的研究基礎上指出,在法國,安盟集團結合資本市場工具開發出同時支持自然災害風險和價格波動風險的市場化收入保險產品。安盟保險根據各地塊的歷史產量確定參考產量,綜合考慮期貨市場價格、農產品歷史價格等因素來確定農作物保險價格。使當投保農戶無論是因自然災害或是價格波動而導致投保地塊農作物收入減少時,均可獲得安盟公司的保險補償。
由于在中國許多農作物沒有期貨市場支持。因此,中航安盟保險在引進法國安盟產量保險、價格保險等農業保險產品時,還結合中國國情進行了創新。
“中華保險在甘肅首度試點馬鈴薯產值保險,在產量保險的基礎上引入了價格因素和產品品質因素,以產量和價格為維度衡量最終損失。”中華保險農業保險部綜合管理處處長郜延華對記者表示。據了解,馬鈴薯的產量測定由政府相關部門、農業專家、農戶和保險公司共同參與完成。單位農產品價格由甘肅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依據馬鈴薯前三年的均價得出,即商品薯每公斤0.85元,非商品薯每公斤0.30元。中華保險最終每畝馬鈴薯確定的保障金額是350元,即農戶種植的馬鈴薯因災全損獲每畝350元的標準全額賠付,若損失后的收入低于350元獲賠付差額,若損失后的收入仍在350元以上的則不予賠付。
來源:中國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