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近日對一號文件進行了解讀。該人士認為,促進土地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應當加以引導和扶持,同時要兼顧勞動生產率與土地產出率,把握好土地經營規模的“適度”,并且不提倡工商企業長時間、大面積租賃農戶承包地,防止流轉農田“非糧化”、“非農化”。
防止農田非農化
中央1號文件提出,“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農業部人士稱,促進土地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應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引導和扶持。
一是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鼓勵農戶通過聯合與合作,依托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專業服務組織,提高規模化經營水平。
二是健全土地流轉管理和服務體系,為農戶流轉土地提供明晰產權、規范合同等基礎支撐和信息發布、政策咨詢、價格評估等公共服務。
三是出臺專門的財政、金融、稅收等扶持政策,引導土地流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四是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準入和監管制度,防止流轉農田“非糧化”、“非農化”,及時糾正違法侵害農民承包經營權的行為。
該人士強調,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主要是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不提倡工商企業長時間、大面積租賃農戶承包地。要兼顧勞動生產率與土地產出率,把握好土地經營規模的“適度”。
提高農民土地增值收益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解讀一號文件時稱,關于土地征收的改革問題,去年11月底國務院常務會專門進行研究,并向人大常委會提出對《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建議,建議已經提交人大常委會研究。
來源:中國證券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