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涉及百姓健康,集聚著全社會關切的目光。上海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食品安全作為最直接、最重要、最迫切的民生問題和社會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以“五個最嚴”的要求加強本市的食品安全工作,堅持源頭治理,全程監管,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和制度,并加強建設食品安全的風險監測和評估體系,從而提升食品安全監管的效能,不斷加強食品安全教育培訓和科普宣傳,提高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意識,著力構建群防群控的食品安全管理格局。
剛過去的2012年,上海食品安全總體水平穩步提升,全年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值此新春臨近之際,由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編制的《2012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狀況報告(白皮書)》2月5日正式出爐,這是時隔一年后,本市再次發布食品安全狀況白皮書,向全社會剖析申城“舌尖上的安全”。
上海是座食品“流通城”
食品產業的形態與格局,往往決定了一座城市所要面臨的食品安全挑戰。因此,要找出一座城市的食品管理不足,就要探究其食品生產經營者究竟“長什么樣”。
由于本市資源、環境的約束,上海的食品供給對外依賴程度較高。去年,上海市民消耗的農產品中就有近七成來自外省市。同時,上海口岸進口的肉類食品、乳與乳制品總量同比2011年分別增加了25.3%和37.3%,因此上海已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食品“流通城”,在上海從事食品流通經營的從業者占到了各類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多數。
這種特征,從生產、流通、餐飲三個食品生產經營主要環節的數據可見一斑:截至2012年底,本市累計共發放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等許可證18.3萬張,同比增加5.71%。其中,食品流通許可證占到三分之二,達12.2萬張,是5.78萬張餐飲服務許可證的2.1倍,更是0.3萬張食品生產許可證的40.7倍。與發放數量正在減少的餐飲服務許可證、食品生產許可證相比,本市累計發放的食品流通許可證還在增加,同比2011年底多出了22.31%,而餐飲服務許可證、食品生產許可證分別減少了9.06%和3.37%。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