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與從深圳、上海回鄉過年的幾個同學結伴前往三界鎮蔣鎮村走訪同學。同學杜的家里與30多年前相比,自然是大變了模樣,時尚的家具與裝修讓人賞心悅目。
餐桌上,大盤的雞鴨魚肉是少不了的美味,但同學母親端上來的幾大碗水煮菜蕻、皮蛋炒菠菜、冬筍炒咸菜,瞬間就被大家席卷一空,連湯也不留。同學母親說,上桌的蔬菜全是自家種的,沒用一滴農藥、沒用一粒化肥呢。
飯后,同學的父親讓我們帶上早已準備好的保鮮袋和紙盒,去他的菜地割菜帶回家。“這樣的有機蔬菜,在市區肯定不多,多帶些回去吧。”同學的父親介紹說,自從杜聯村的杜東方在蔣鎮投資現代新有機農業園項目以來,周邊的農戶觀念在不斷改變,能用有機肥的就不用化肥,能不用農藥滅蟲的就堅決不用,這成了蔣鎮許多農民的自覺行動。
施了有機肥的蔬菜吃起來特別軟糯、特別鮮香,這是我們大家的一致評價。同學的父親聽后哈哈大笑,說我們的嘴還是比較“刁”的。青菜、菠菜、卷心菜、黃芽菜、大蒜,還有很多叫不出菜名的蔬菜,我們各拿各的,將小車的后備廂裝得不留縫隙。
告別時,我們向同學的父親表示謝意,他搓著雙手笑呵呵地說,這是他精心種植了三四個月的勞動成果,年前就盤算好作為新年禮物送給上海、杭州、紹興的親戚朋友。據說,他種植的一畝多有機蔬菜,年前的快遞費就用了200多元。同學的父親還告訴我們,像他這樣種有機蔬菜作為新年禮物的村民有很多。
其實,春節走親訪友,送有機蔬菜也不是三界人的專利。正月初二,弟弟的岳父七十大壽,讓我們全家過去吃中飯。弟弟的岳父家在剡湖街道沙園村,新造的一幢小樓漂亮得與別墅沒兩樣。院子的空地上種滿了各種蔬菜,叫得來菜名的有七八種,綠油油的一片,生機盎然。圍墻的一隅,養著一群雞、鴨,還有一條搖著尾巴的狗,看上去一派和諧。弟弟的岳母說,菜地里的蔬菜施的全是這些雞糞、鴨糞。弟弟的小舅子在寧波工作,他說,每次回家,父母親會將有機蔬菜裝進他的小車后備廂,讓他送給寧波的同事與朋友分享。
隨著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健康的品質生活成了所有人的追求。“送有機蔬菜,比送煙酒更體貼更環保。”這成了今年春節許多農民的送禮模式。
來源:浙江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