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是小區(qū)有名的“記賬先生”,生活上精打細算,可昨日他“失算了”:平時家里來親戚,買菜40元就夠了,可昨天,他去超市買菜,花了90多元。“節(jié)前菜價高能理解,這都過節(jié)了,菜價咋還這么高。”他想不通。
“過節(jié)了,菜價咋還比平時翻了一倍”
西安城北三園小區(qū)的王先生,昨天上午從超市回來直向老伴兒抱怨:節(jié)前菜價高,買得少,這節(jié)都過了快一半兒了,有些菜價咋還這么高,都趕上肉價了。
昨天他去超市買菜,原本想著節(jié)前菜價高峰已過,菜價應該回落,可到超市才發(fā)現(xiàn)菜價跟平時比高得多,比節(jié)前高峰期只略有下降。
“黃瓜一斤七塊五,比平時多了三四塊,香菜都賣到13塊了,這價錢快趕上肉價了。今年春節(jié)的菜價,明顯比去年貴。”王先生退休后酷愛記賬,家里的生活開支全由他“一支筆”掌握。
他愛人李女士說:“老伴兒記了兩年賬,家里的生活開支,都會記到賬本上,買幾斤雞蛋,記不清價了都要給我打電話,兩年來大大小小的賬本記了20多本。”
“春節(jié)前買菜的人多,水漲船高,菜價高點能理解,這大過節(jié)的買菜的人少了,菜價咋還這么高?況且,今年春節(jié)天氣也不錯,為啥菜價還降不下去?”王先生一直想不通,過節(jié)了,菜價咋還比平時翻了一倍。
算賬:做一桌菜 平時40元過年得花90元
翻開賬本,王先生算了一筆賬,拿家里常吃的那幾樣菜說,平時只需花40元就能做一桌,而過年這幾天得花90多元。
記者讓他結合賬本上平時的菜價詳細計算一下,做一桌飯,具體需要買多錢的菜,結果有了以下的清單:
黃瓜,每斤2.5元;蒜薹,5元;柿子椒,4元;西葫蘆,2.3元;青菜,1.5元;香菇,7元;雞腿菇,5元;油麥菜,2元(各樣需1斤,共29.3元)
豆角需二斤,每斤4元,共8元;大白菜需二斤,每斤8毛,共1.6元;白蘿卜,每斤0.25元,需二斤,共0.5元;香菜,每斤3.5元,需3兩,共1.05元。(共11.15元,以上菜價為平日菜價)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wǎng)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