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東省濟寧市漁業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推進淡水漁業強勢發展戰略,實施漁業轉型升級”的總體要求,創新水產苗種生產管理機制,進一步規范水產苗種生產秩序,從水產苗種生產源頭抓起,建立苗種生產預報制度,及早謀劃全年漁業生產。
一是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水產苗種生產許可單位普查登記。先后對全市水產育苗場家許可證期限及其資質、設施、技術力量、生產能力等組織了一次普查登記。目前,全市持有《山東省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單位23家,其中占地面積100畝、水面面積80畝以上19家(不含工廠化育苗)。下一步,將對持證單位開展現場勘驗工作,對其法人代表、生產范圍、親本來源及數量等內容現場核查,經勘驗,結果與申請表一致的,再上報省廳辦理許可證延期申請相關手續。此項工作的開展,為苗種生產許可證的審批(復審)提供客觀、真實的依據,為證件管理更加規范有序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是規范水產苗種生產行為。市局統一制作了《濟寧市水產苗種生產計劃》表。凡持有苗種生產許可證的單位,必須在每年3月10日前向當地縣市區漁業主管部門填報《濟寧市水產苗種生產計劃》表。縣級漁業主管部門匯總后報市局,市局將統一建立水產苗種生產管理檔案。加強對苗種場生產計劃指導,實行全年生產過程的常態化監督檢查,要求其嚴格按相關規范進行生產,杜絕在水產苗種繁育過程中違法使用硝基呋喃類、孔雀石綠、氯霉素等違禁藥物,指導育苗場建立完善的親魚管理記錄、繁育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自覺維護正常的苗種生產秩序,推動水產苗種生產與管理的健康發展。
三是加強苗種生產情況指導與調度。漁業生產工作圍繞全市漁業工作的總體部署,以現代漁業園區建設為重點,發展“生態、優質、高效、品牌”現代漁業,提早謀劃,要求抓住春季漁業生產苗種投放等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結合市場需求和該市水域特點,著力實施優勢品牌水產品養殖區域分布產業和優質大宗魚養殖區域布局產業帶帶動戰略,積極引導養殖戶加大名、優、特品種放養力度,大力發展烏鱧、河蟹、小龍蝦、鱘魚、羅非魚、泥鰍等優勢品牌水產品養殖,不斷增大名、優、特品種結構調整比例,逐步擴大鱖魚、黃顙、青魚等放養面積。同時要求各縣市區在3月初前完成魚種調配,滿足草、鰱、鳙、鯉、鯽等大宗魚類水產品養殖養殖生產所需苗種的供應和大湖放流苗種的籌備。(天彤)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