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期間,美豆跌至一個月來的低點。美農業部2月供需報告意外調高全球大豆結轉庫存預估,隨后一周內,南美天氣改善,美豆因此承壓走低。
全球大豆供應壓力緩解
去年上半年,南美大豆和美豆先后出現減產,全球大豆供應緊張的預期不斷加重并得到證實,美豆在去年1—4月份和6—9月份出現兩波上漲,而9月份以后,因宏觀風險加重、自身基本面利多效應減弱及資金勢力削弱,美豆以及國內豆類持續回落,到2013年1月初美豆及國內豆粕已回吐了去年1—9月份2/3的漲幅,美豆指數已回落至1400美分下方,國內豆粕指數最低至3200附近。
從美農業部最近5個月的月度供需報告對美豆和南美大豆的產量調整可以看出,2012/2013年全球大豆供應緊張的壓力有所緩解。
國內飼料保持剛性需求
長期來看,中國豆粕消費增速位于較高水平,主要是因為居民肉類消費量不斷攀升。隨著中國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肉類消費的需求不斷提高,尤其是對豬肉、雞肉和水產品需求不斷攀升。目前,中國農村的肉類消費量與城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這意味著未來幾年中國肉類消費增加空間還比較大。十八大之后,中國政府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這將繼續拉動中國居民的肉類消費需求。
短期來看,2013年5月之前中國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會保持在較高水平,這有利于豆粕的銷售,從而對豆粕價格產生一定的支撐。但豆粕僅占豬飼料配方的20%左右,更多是用于家禽飼料,因此,生豬存欄對豆粕價格的影響有限。從歷史上豆粕價格走勢來看,豆粕價格更多跟隨cbot大豆價格走勢,因此供給方面的影響更大一些。預計豆粕在下游需求以及供應端天氣等因素支撐下,下行空間較為有限。
宏觀環境預期好于去年
雖然當前宏觀環境仍存在一些風險因素,但在一定時間內歐債問題、美財政問題難以對市場形成實質性沖擊,目前市場權威機構普遍預期2013年的經濟形勢好于2012年。美國以及中國的近期經濟數據顯示,經濟環境正持續好轉,并在股票市場有所體現。
來源:期貨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