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準入和監管制度”,“鼓勵和引導城市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如何理解工商資本下鄉的政策取向?哪些農業領域適合工商資本參與?
鼓勵資本投資農業
據初步統計,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國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達到2.7億畝。其中,流入工商企業的耕地面積為2800萬畝,比2009年增加115%,占流轉總面積的10.3%。
針對近年來工商資本的農業投資熱,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李國祥告訴記者,我國傳統農業分散經營利潤低,但可以通過規模性投資和差異化經營實現高利潤。“現在這些投資農業的企業大多關注的不是傳統農業,而是以高效、規模和品牌為標志的現代農業,它們在特色農業、有機農業、循環農業等領域大有可為。”
“工商企業進入農業,各地都有。應當鼓勵和支持工商企業投資農業,從事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以及開發農村閑置自然資源。”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在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要鼓勵工商企業投資于農業和農村,但要做好引導工作,對違背農民意愿、損害農民權益、改變土地所有權的現象要加以制止。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發展始終面臨著融資難的障礙。社會資本的進入和隨之帶來的管理資源、經營理念,將有望幫助農業經營水平實現提升。專家表示,工商企業投資開發農業,可以帶來農業發展急需的資金、技術、人才等稀缺資源,引進先進的經營管理方式,以技術示范、市場引導等方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對于發展現代農業有重要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告訴記者,支持并鼓勵企業投資農業產業鏈上游、下游那些適宜產業化、規模化與集約化的領域,這也是國際經驗。世界上幾大成功的農牧企業,無不建立了服務于農業產業體系的價值鏈。
亟須警惕土地誘惑
來源:經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