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的走親訪友中,趙德偉抽空帶我來到位于村頭的雞棚前,他默默地吸上一根煙,又開始琢磨年后的生計。
趙德偉已經養了4年肉雞,栽過跟頭也發過幾筆小財,往年每到春節前夕,一棚的肉雞銷售一空時,趙德偉便開始張羅著補欄了。但今年趙德偉開始思索拆掉這幾個養雞大棚,不是放棄肉雞養殖,而是要謀求轉型。
去年央視報道了山東一些養雞場違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來養殖肉雞的事件后,消費者“聞雞色變”,不敢輕易吃雞肉。在恐慌的背后,一些散養戶也遭遇了現實的尷尬和直接經濟損失。
“養了多年的白羽雞,每到春節前都要給親朋好友送幾只,但是今年根本就不好意思提及。事實上,我家的雞都是按正規科學的方法養殖的,并沒有亂添加抗生素。”趙德偉直喊冤。
養雞的利潤并不豐厚,但相對外出打工,在自家村頭伺弄幾棚肉雞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去年上半年,雞棚可謂“風調雨順”,雞苗長勢良好,縣里的一些飯店也打算來這里訂購肉雞。
但是誰也沒想到“速成雞”事件能帶來這么大的影響,許多客戶突然不來了,趙德偉開始焦急起來。
“其實養殖肉雞本來利潤就低,每只雞養殖3個多月,光吃豆粕、玉米等飼料的成本就是每斤六塊多錢。沒出事前,價格只每斤七塊五左右,出事之后突然降到了每斤六塊錢左右,不算白搭的工夫,還是要賠錢。”趙德偉對著我盤算自己的生意經。
滿懷心事地過完春節,趙德偉走親訪友時突然發現,很多人不是不敢吃雞了,而是更愿意吃純天然的雞肉,相對于普通肉雞,土雞更受歡迎。“年夜飯少不了雞肉這道菜,取個"吉"的好兆頭,不少人從市場上高價購買散養土雞作為春節送禮的選擇,很受歡迎。”趙德偉說。
發現新轉機的趙德偉立刻去市場上考察,他發現跑山雞等純天然、有機綠色高端雞的銷售量上浮了近三成,售價均在每斤30元到50元之間,利潤率也相對高于普通肉雞,這讓趙德偉心中一動。
“鄰村的一家散戶從速成雞事件后就放棄了肉雞養殖,但是我想年后抽空拆掉這幾個雞棚,利用村里的原生態環境,發展土雞養殖,將純天然土雞賣到城市里去。”趙德偉指著村頭的幾十畝樹林,滿懷信心地告訴我他的蛇年新計劃。
來源:中國肉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