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陂橫店大道向南,走了二十分鐘,就開進新年村,在村民的指引下,再走過一段小路,記者來到了一片布滿大棚的階梯狀田地,一眼看不到邊,這里就是胡偉橋的特色菜家庭農場。胡偉橋的表哥杜國全正在幫著打理,時不時和養的黑狗一起去查看大棚里面的溫度計。到目前為止,胡偉橋已經投入了50萬元,盤下了灣子里閑置的八十余畝田,種起了田七、紫背天葵、西洋菜等市面少見的特色菜。
八十余畝地,種的都是“稀奇”菜
記者跟著杜國全一路走下去,至少可以數出二十多個大棚,分在大致三層階梯田地里。每個大棚中都種有至少五種不同種類的菜,像紫背天葵的葉子是紫色的,西洋菜的葉子小小的,田七則看起來肉肉的……都是市面上很難看到的菜種。
記者昨天下午在大棚里感受到,溫度比外部高出不少,溫度計顯示在十多度。杜國全指著大棚外的一些凍壞了的蔬菜說,這些菜都非常嬌氣,比如紫背天葵怕太陽、怕水怕霜,田七也是怕冷怕熱,如果沒有大棚,正常情況下每年只能有六個月的種植期,現在依靠大棚延長幾個月,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種菜收菜了。
在最高一層的田地里,兩塊由武漢市農業局豎的牌子介紹了這個家庭農場的特點:總計86畝地,從臺灣地區、日本引進了二十多種蔬菜品種,目前主要產出帝王菜、紫背天葵、田七等。
不過,杜國全介紹說,市場對蔬菜的需求每年都不同,因此像帝王菜現在就沒有種了,而主要種植了養生菜、西洋菜等新品種。在一些大棚里,記者看到,少量地塊還種著一些其他品種的菜,當然,都是記者不認識的。
在多數村民眼中,種菜辛苦又沒錢,還不如出去打工,因此這些地此前都是荒著的。今年39歲的胡偉橋,兩年前從日本學習種植技術回來后,覺得這些地荒著太可惜,于是以每畝400元的價格,從村民手中租到86畝地。“農民,不搞農業別的也干不了,這些地荒著也是荒著,我就種一些市場上比較少的特色的蔬菜。”
一年毛收入近40萬元,展露美好前景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