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體報道稱,泰國食品研究院表示,泰銖升值過快將對2013年泰國食品出口造成沖擊,目前泰銖升值速度要快于日圓、歐元、英鎊和澳元,導致泰國出口商品價格高于競爭對手,如大米、木薯、蝦、糖和蔬菜水果等產品在國際貿易市場的競爭力下降。
研究院表示,由于泰銖升值過快影響,導致雞肉和海鮮食品在出口市場中很難與中國競爭。印度尼西亞的棕櫚油、海魚和蝦的價格都要優于泰國。相比泰國,國際市場更加青睞于越南大米、魚類加工食品和蝦。印度大米和蝦的價格也要優于泰國。但部分進口食品商家卻能從泰銖升值中獲益,泰銖升值使進口成本隨之降低,如金槍魚罐頭和魷魚。
然而,最低日薪300銖政策導致商家生產成本大增,部分商家調整不及時,加之國內旱災影響因素,導致農產品的產量及質量都有所下降,如大米、甘蔗、木薯、蔬菜和水果。另一方面,泰國蝦類產品正受困于傳染病困擾,目前仍不清楚引起對蝦早期死亡綜合癥(ems)的確切原因,也無法預估其對于泰國蝦養殖業的沖擊。美國已對進口泰國蝦實施反傾銷稅(ad),歐盟計劃取消進口泰國商品的普惠制待遇(gsp),這些因素都將造成泰國食品訂單量下滑,不利影響可能將持續至2014年。
研究院表示,盡管泰國食品業遭遇多方不利因素影響,尤其是生產成本上漲和泰銖升值過快,但相信泰國商家能調整過來,相關部門單位也會推出援助措施,幫助中小企業(sme)發展成為擁有長期競爭能力的企業。商家需在生產過程中加大科技含量的投入,根據國際市場需求發展人才資源和提高產品附加值。
研究院預計,2013年泰國食品業出口累計價值將達到10500億銖,年增長約7.2%,源自全球經濟開始好轉將推動泰國出口成長,同時東盟國家經濟增長,對于泰國出口業而言也是有利因素。(爾蝶)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