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國內已經有部分農業合作社等形式,但是超過七成以上的農產品仍由散戶提供
日前,又有一家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上線。以現貨交易為主的農產品網絡交易平臺上海五鑫農產品交易網上線,與目前多家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站一樣,五鑫農產品交易網也想要在尚未真正開發的農產品電子商務領域獲得先機。
然而,截至目前,真正能夠做成功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并不多。業內人士表示,多家農產品電子商務公司“前仆后繼”背后,凸顯產業發展困境重重,而農產品電子商務要想成功,尚需跨越四座大山。
農產品電子商務遇冷
五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五鑫電子”)董事長林園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五鑫農產品交易網正式上線之前試運營了一個月,成交額僅4000萬元。按照目前企業收取千分之六中介費來算,僅入賬24萬元中介費,而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經為此項目投入了1.56億元,這樣的效益令林園擔憂,雖然當初滿懷信心,但如果持續維持這樣的效益,企業資金很難支撐太久。
跟此前大多數進入農產品電子商務領域的公司一樣,林園覺得該領域大有可為。目前我國農產品傳統交易渠道復雜、環節繁多,流通成本過高。一直從事農產品批發的林園向記者透露,按照目前的流通渠道,以蔬菜為例,首先由各地收購商向當地農戶或者農業合作社收購,然后加價5%賣給大型農產品產地市場(諸如山東壽光蔬菜批發市場等),產地批發商加價18%~20%賣給銷地批發市場,銷地經銷商再加價35%~40%賣給消費者,其間不排除還有更多級經銷商層層加價,蔬菜經過這樣的流通渠道走一圈到達消費者手中時,價格至少比農戶出售時翻了一番。
而通過農產品網絡交易平臺可以省掉大量中間渠道,實現從農業合作社到終端銷售市場。林園預估,通過網絡交易平臺可使農產品價格至少下降30%。
五鑫電子副總經理余建洋表示,這樣做還有優化農產品資源配置、節省農產品物流費用等優點。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