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大家都少不了和家人或親朋好友團圓相聚,相聚中更少不了大魚大肉或者甜的辣的再加上喝酒、抽煙,這樣下去就避免不了上火,有人會歸結為吃的菜里放了很多味精,味精會導致上火,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走訪調查。
現代社會,家庭及餐館烹飪、方便面、火腿腸等方便食品制作,都會添加適量的味精用于提鮮。人們在享受味精帶來的鮮味的同時也很想知道:味精到底是什么東西呢?是怎樣生產出來的?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味精的成分是谷氨酸鈉。谷氨酸是一種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之一,只要食物中含有蛋白質,就含有谷氨酸。但是結合在蛋白質中的谷氨酸是沒有味道的,只有當谷氨酸游離出來時才能刺激舌蕾上的鮮味受體。因此我們吃生雞肉并不會覺得鮮,只有把雞肉燉熟了、谷氨酸游離出來了,鮮味才跟著出來。谷氨酸由酸變成鹽時更容易電離,也就更有鮮味,因此往雞湯中撒一點鹽,味道尤其鮮美,因為這時候雞湯中有大量的谷氨酸根離子能和鮮味受體結合。同樣,醬油、西紅柿、葡萄汁等食物之所以讓人覺得鮮美,就是因為含有游離的谷氨酸。更簡單的增鮮辦法是撒上谷氨酸鈉,也就是味精。
現代味精生產,是以玉米等谷物為原料,經生物發酵后提取、精制而成。別看味精亮晶晶的,好像一種人工化學合成品,其實,它和醬油、醋一樣,都是一種釀造產品,所以,您盡可放心食用。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