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代表我市最高水產養殖水平的《蝦夷扇貝人工育苗技術規程》技術標準在我市順利通過由遼寧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的專家審定,即將在全省發布實施。
蝦夷扇貝從八十年代初我國從日本引進,目前已成為大連等地的一個重要底播增值放流和筏式養殖扇貝種類,是當地漁民重要的養殖對象和經濟來源,年產量已近 15萬噸。但近年來由于養殖苗種未經定向培育,長期人工繁殖造成種質退化導致生長速度下降和死亡率增加,增養殖技術不規范等原因,我省養殖的蝦夷扇貝出現大量死亡的現象,產量急劇下降。同時,海區筏式養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底播增殖成為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我國尚無關于蝦夷扇貝人工育苗技術的相關規范,客觀上影響和制約了蝦夷扇貝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本次由我市大連海洋大學承擔起草的《蝦夷扇貝人工育苗技術規程》從全面規范蝦夷扇貝人工育苗技術出發,充分吸納了我國蝦夷扇貝基礎生物學、生態學、人工育苗技術已有的科研成果,總結和提煉了蝦夷扇貝人工育苗生產實踐以及實際檢測數據,標準系統規定了蝦夷扇貝人工育苗的環境條件、親貝選擇和培育、采卵與授精、孵化、幼蟲選優、浮游幼體的培育、采苗、稚貝管理、稚貝出庫、運輸方法和苗種質量,適合我省的實際情況,充分反映我國關于蝦夷扇貝苗種生產科學研究成果和生產實踐經驗,具有可操作性,便于貫徹實施。標準的發布實施即將解決長期困擾行業發展的蝦夷扇貝育苗技術不規范的難題,對于規范全省蝦夷扇貝苗種產業,為蝦夷扇貝增養殖業提供穩定的苗種供應,保持和促進蝦夷扇貝增養殖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韓曉菲)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