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力市桃山鎮先鋒村農民、黑豐木耳合作社負責人高金龍,最近研究黨的十八大精神深有啟發,“本以為今年種木耳能整個200多萬就挺好了,現在看來太保守了,咱的合作社水平差得遠了,原來的想法是把大家聚到一塊就知足了,那太初級階段了,要想大發展,就得按十八大說的辦‘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這幾個‘化’就是黨的十八大給咱指引的方向,要想達到這個程度那正經還得踏踏實實地再邁上幾個大臺階,聽黨的沒錯,甩開膀子干吧,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呢?!?/p>
談起種木耳,高金龍可有年頭了,他對記者介紹說,20多歲的時候就開始學著種木耳,這一晃也種了20多年了,經歷了種種酸甜苦辣,盡管木耳的種植技術掌握的很熟練了,但是總是沒啥大發展,直到來到桃山鎮,多年的夢想才得以實現,“在這兒干行,沒說的,總有使不完的勁,有困難不怕,只要向市里鎮里求助,沒有解決不了的”。
高金龍原本不是鐵力市本地人,2005年高金龍搬到到先鋒村居住后,得知先鋒村人均耕地較少,農民增收緩慢,他就向村干部談了自己的經歷和想在先鋒村發展黑木耳的想法,村里把他的一番設想向鎮里匯報時,當即就得到鎮領導的大力支持。鎮里會同農委邀請專家對當地發展黑木耳種植的潛力進行深入調研時發現,桃山鎮屬于半山區,山林資源豐富,轄區內工業污染少;處于呼蘭河上游,水質優良,特別適宜發展高品質黑木耳產業,生產出的黑木耳堪稱純綠色食品。得出可行性結論后,桃山鎮立即幫助高金龍安排生產用地、籌集生產資金。2005年末,高金龍首先在4戶親屬中進行試種,經過精心管理,2006年共生產黑木耳10萬袋,純收入10萬元,為全村發展黑木耳產業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村民看到實際效果后,發展黑木耳生產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大家紛紛向高金龍請教都想種點試試,桃山鎮及時加以引導,把黑木耳產業作為先鋒村促農增收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全力推進黑木耳產業發展。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