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一種副食品。但是,如何使用食用油卻大有講究,因為不恰當地使用食用油,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害處。
一是用量有講究。
現在食用油的用量出現偏高的現象,在大城市中尤為突出。我國全國居民營養與健康調查報告顯示,目前上海、杭州、鄭州、成都等大城市人均食用油的攝取量都超過了44克,這個數字遠遠超過國際標準,其后果會導致心腦血管等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對此,國內權威營養專家及食用油專家均表示,成年人每人每天攝取量以不超過25克為好。研究表明,25克的花生油,無論是從營養成分上,還是口味、色澤、味道等方面均可以滿足人們的各項需求。
二是品種有講究。
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得出這樣的結論:多食植物油好處多,可避免膽固醇、血脂升高,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益。其實,被人們疏忽的是,植物油也不能食之過多。植物油中含有較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這種物質很容易自動氧化而產生有毒的過氧化物,從而導致因偏食植物油而產生過多的不飽和脂肪酸,使體內過氧化物增加。根據國內外有關文獻研究,過氧化物會使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氧化分解,失去正常功能,從而影響人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利用,導致人體維生素不足。過氧化物還會使人體內的紅細胞膜與線粒體膜遭受破壞,發生溶血等癥狀,并且會與蛋白質結合生成老化色素——脂褐素,使皮膚上產生老人斑。另外,過氧化物在血管壁上、肝臟上、細胞上形成時,會產生動脈硬化、肝硬化、腦血栓等癥狀。營養學家認為,食用“配合油”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食用時以2份植物油同時添入1份動物油,求得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兩者的合理比例,這樣既可增加食物的美味,又不易導致患病。
另外,心腦血管病人在平時做好的菜中最好放幾滴香油,因為香油中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具有促進細胞分裂、軟化血管和保持血管彈性的作用,因而對保護心腦血管有好處。但是由于日常膳食中還會攝入烹飪油等油類,因此每天攝入的總油量應有所控制。
三是用法有講究。
炒、烤、蒸、煮、燉、燜等各具特色的烹飪方法豐富了我們的飲食生活,但是在各種烹調方式中,油炸、油煎等烹調方法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油脂過氧化物、雜環胺、苯并芘等都是食品油炸等烹調過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質,其中大部分已經被證實是強致癌物。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