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香菇引領一個產業,帶動一方農民就業,幫助一批群眾富業。
對于南陽市西峽縣的“菇農”們來說,香菇種植不僅僅把他們帶入高效農業發展的道路上,更由此拉開了農民們依托食用菌產業致富的序幕。
近日,記者從南陽市政府了解到,南陽市將以科技為支撐鞏固提升木腐菌、大力發展草腐菌、積極開發特色菌,突破發展加工業提高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專業化、產業化生產水平,到2015年全市菌產品加工增值20億元以上,再創2~3個全國知名品牌,全市年出口創匯5億美元以上。
食用菌產業鏈初步建成
近年來,南陽市依托自然生態條件和標準化的種植技術,實現了食用菌產業和高效、生態農業的多重結合。2012年食用菌鮮品產量保持在45萬噸以上,產值35億元。食用菌年產量、總產值連續多年居全省首位。“西峽香菇”還成為首批國家生態原產地標記保護產品。
僅以西峽縣為例,目前,全縣從事香菇生產的農民超過5萬人,年種植規模4000萬袋,成為全國最大的香菇集散地、加工地,年交易額超過20億元,該縣的香菇產業已躋身“河南農業30個產業集群”之列。
西峽縣中菇香菇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磊告訴記者,合作社自成立以來,實施產、加、銷一體化經營,堅持“公司+農戶”的生產模式,截至目前,該合作社已與農民形成了各類聯合體,年種植標準化香菇3000萬袋,吸納6000農民直接就業,已向韓國、日本、越南、泰國出口鮮菇200噸,直接提高菇農經濟效益達30%。
記者了解到,隨著食用菌產業集約化生產,產業效益大幅提升。目前,南陽已建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88家,初步形成了以企業為主的工廠化生產模式、以農戶為單元的聯合生產模式,以合作社、大戶為主導的集中生產模式,“家庭農場式”的生產模式早已在食用菌生產種植戶中落地開花。
除此之外,以食用菌產業為主的市場流通體系也完成了全面布局,形成10多個大中型食用菌專業市場。其中,西峽雙龍香菇批發市場年交易額15億元以上,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食用菌干品交易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價格形成中心。
精深加工引領產業升級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