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谷物理事會(igc)周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和其他農產品(5.95,0.10,1.71%)價格走強不同,大米價格可能繼續下跌。
igc稱,由于稻米豐產,主要市場的進口需求下滑,加上政府政策支持,因而全球頭號出口國家的大米庫存可能增至創紀錄的水平。
igc預計2012/13年度印度、越南、巴基斯坦、泰國和美國大米庫存將增長3.8%,達到3820萬噸。這五個國家占到了全球大米貿易的80%以上。一些國家目前難以釋放過量的庫存,也很難杜絕浪費,其中泰國面臨日益沉重的補貼負擔。
泰國長久以來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不過2012年政府以高于市場價格的水平收購稻米,導致出口價格沒有競爭力,制約了出口,泰國的大米出口地位降至第三位。
目前泰國的大米庫存達到創紀錄的水平,超過了1500萬噸。去年大米收購工作是導致大米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
泰國大米出口商協會名譽主席chookiat ophaswongse稱,除非政府出售給出口商的大米價格遠遠低于收購價格,否則政府無法削減庫存,因為國際米價大幅下跌。
泰國政府已經撥款2400億泰銖,約合80億美元,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2%左右,用于本年度收購1500萬噸稻米。本年度于2012年十月一日開始。
ophaswongse稱,由于進口商轉向其他更加低廉的大米供應,因而泰國大米庫存可能激增至2000萬噸。
目前泰國破碎率5%大米報價約為554美元,fob價,遠遠高于越南、印度和巴基斯坦同等規格的大米價格,后三個國家的大米價格分別在400美元、443美元和425美元。
大米市場供應過剩,而南美、美國、俄羅斯、烏克蘭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天氣干旱,導致小麥、玉米和大豆減產。
主要大米出口國印度已經儲備了大量的大米庫存,因為印度采取優質雜交種子,提高了種植面積,導致稻米豐產。截止到二月一日,印度大米庫存總量為3540萬噸,略低于上年全球大米貿易總量。
全球大米貿易總量只占到了小麥貿易總量的25%,占到大豆貿易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這是因為各國政府嚴格控制大米定價以及運輸。
來源:igc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