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記者來到潼南縣桂林街道雙壩村又一佳蔬菜專業合作社時,合作社負責人陳登科的手機正響個不停,只見他一會兒操著蹩腳的普通話,一會兒又換成重慶本地方言,原來,這些電話都是全國各地的蔬菜銷售商打來的。
“剛才是廣西的銷售商打來結算款項的,這個電話是山東壽光的銷售商打來訂貨的……”陳登科忙里偷閑,向記者解釋了幾句又繼續接聽。
又一佳專業合作社有1300畝菜地,目前還有近3000噸蘿卜在地,但合作社只有能容納200噸蔬菜的凍庫,一旦出現滯銷根本無法儲存。在2005年以前幾乎年年都因為滯銷而不得不將蘿卜砍在地里爛掉。
但今年陳登科卻并不憂心。他的“底氣”在于合作社的“新身份”——“重慶綠優鮮潼南蔬菜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成員社之一。這個聯合社于今年初由市農產品集團公司、潼南縣合作經濟聯合社以及潼南縣帝怡蔬果專業合作社等13個加工龍頭企業、蔬菜專業合作社共同入股成立,旗下蔬菜基地近5萬畝。一旦出現滯銷,可利用市農產品集團在該縣修建的3萬噸凍庫實現錯峰銷售。不僅如此,聯合社生產出來的蔬菜也可通過市農產品集團綠優鮮社區店實現農超對接,直達市民餐桌。
蔬菜不愁銷了,要考慮的就是擴大規模的問題。潼南位于涪江流域,有著大量沙質土壤,種出的蘿卜脆嫩多汁,外形和光澤度也非常好。但由于該縣沿江區域已沒有能用于擴大蔬菜基地的土地。為此,又一佳合作社今年在涪江沿岸的四川省射洪縣流轉了600多畝菜地,準備將合作社的規模擴大到2000畝。
用“跨界”眼光發展蔬菜基地的不僅是又一佳蔬菜專業合作社。潼南縣蔬菜產業局副局長張月英介紹,目前,潼南縣已有近50家企業及專業合作社“外出”尋地,已在四川遂寧、射洪、三臺以及重慶江津、合川等地流轉土地1萬畝左右,用于發展蔬菜產業。
來源:重慶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