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糧食進口量的激增,對外依存度持續提升,我國的糧食安全已面臨巨大壓力和挑戰,成為中央亟待解決和全社會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先生對此也十分關心,3月1日帶著經過自己認真思考研究形成的專題提案進京。劉漢元委員告訴記者,針對當前我國的糧食安全現狀,建議從全局出發,從戰略高度考慮,合理提高全國的糧食價格,加快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農業發展,進一步營造良好國際環境,從而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確保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全社會的安全穩定。同時,針對當前國際環境、國內形勢及社會主流價值的多元變化,劉漢元委員還在社會價值培育、生態環境保護、光伏產業引導、農業科技發展等方面進行了仔細調研并形成提案。
為此,劉漢元常委提出三點建議:
一、合理提高我國糧食價格
劉漢元委員說,近年來,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投入持續加大,去年已超過1.2萬億元,對鼓勵我國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確保糧食增產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受國際糧價和國內相關政策的影響,我國糧價一直處于較低水平。為此,在未來10~20年時間里,有必要在不違反現有世貿規則的前提下,通過政策引導尤其是市場調節手段,適當、逐步提高糧食價格,最終在我國形成中高糧價政策。同時還可充分利用世貿組織規定的黃箱、藍箱方式,對我國農民糧食種植加大補貼力度,以確保我國在現有的土地、資源有限的大背景下,盡可能穩定糧食的自給率,增加農民的種糧收入,并以此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突破口。
糧價的提高,雖然短期可能對部分低收入、貧困家庭造成一定壓力,但隨著我國小康社會的逐步建成、恩格爾系數的持續降低,糧價提高對于居民生活的影響會逐年減小,尤其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政府還可同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來解決這個問題。另一方面,糧價的提高還可從根本上解決廣大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和動力問題,有助于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保證其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去采用農業機械等現代化生產手段,從而引導更多社會資源投入糧食生產。
二、加快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農業發展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