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剛過,開縣白鶴街道高樓果園里一片忙碌,農民們忙著摘果、選果、貼標簽。“1月29號,我們就已經組織了25噸開縣春橙,經過包裝后出口到越南。年后又在組織貨源,要走好幾批。”正在招呼農民選果的永通農業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明年,我們還準備把開縣春橙賣到日本去!”
柑橘出口,在當地年紀稍長的人眼中,其實并不稀奇——早在上世紀80年代,開縣柑橘出口曾經名列全國第二,僅次于浙江黃巖,高峰期曾達到上萬噸,主要是紅橘。
“紅橘籽粒多,微酸,不耐儲。隨著其它地方柑橘產業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新品種,紅橘漸漸被淘汰了。”開縣果品技術推廣站站長周賢文告訴記者,從1997年到2005年,三峽庫區更多的精力在移民搬遷。由于柑橘扶持政策尚未到位,很多新品種來不及引進,開縣柑橘產量逐步下滑,出口優勢不再。2007年以后,移民搬遷告一段落,當地終于能騰出精力來發展柑橘產業,引進了很多新品種,進行了技術推廣,柑橘產業這才重新開始發展。目前,全縣35萬畝柑橘種植面積,投產的有20萬畝左右,產量達17.95萬噸。
“全國3000多萬畝柑橘,產量近3000萬噸,階段性波峰已經出現,供過于求,價格也起來不了。”周賢文說,“2008年以來,開縣新建了8萬7000多畝果園?,F在,我們不再一味追求擴大規模,而是重新確定了發展方向——規模適度、提質增效。”
據介紹,開縣柑橘銷往縣外的要占65%至70%除了達州、鄰水、巫溪等周邊地區,還發往內蒙、北京、河北、陜西、甘肅一帶。通過延伸產業鏈條,引進加工企業天邦公司,又解決了小果、殘次果的銷售難題,加工量可占到當地總產量的20%。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