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毛湖蒙語稱“諾木托羅蓋”意為彎弓山,當地維吾爾人沿襲蒙語稱謂并兼稱為“諾木”。又因當地是一處湖泊,清末的文獻中變寫為“鬧毛湖”,意為“彎弓湖”。淖毛湖位于縣城北部72公里處,總面積為8598平方公里,以盛產晚熟哈密瓜而聞名。
淖毛湖與江河湖海的淵源可以上溯到億萬年前,那是恐龍橫行天下的侏羅紀時代,淖毛湖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也是恐龍生活的樂園。億萬年的變遷,海沒了,水沒了,恐龍沒了,但大自然把800年的一片胡楊林的奇觀留給了這片土地,不僅如此,伊吾兒女秉承祖先的堅韌、頑強,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硬是把戈壁變成綠洲讓這塊土地上的產物家喻戶曉,讓哈密瓜飄洋過海,香飄萬里。
這里是“淖毛湖”牌晚熟哈密瓜的基地,也是全疆最大的哈密瓜培育基地,面積達5萬多畝。萬畝良田培育的哈密瓜早在1993年就因其色澤好、糖分高而在哈密瓜節上榮膺“金皇后”獎,后來,又榮獲第11屆中國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大獎,因而早已翻越天山,走向全國,名震港澳。2001年,伊吾縣注冊商標“淖毛湖牌”哈密瓜,獲全國及新疆農業品牌產品等殊榮。2002年通過農業部綠色食品審批認證,被自治區農業廳認證為無公害產品。2003年伊吾縣先被自治區批準為全疆第一家“有機食品生產示范試點縣”,后又被國家列為全國第一家“有機食品生產示范試點縣”。
淖毛湖原來終年刮風,風力最高可達11級、12級,一旦刮起大風來就是飛沙走石,天地一色。伊吾縣從2002年啟動的紅柳工程,在老風口地區已經種下了東西長10公里,南北寬一公里的,面積達一萬八千畝的紅柳生態保護林,這些紅柳扎根在戈壁風口,扯住風的衣襟,絆住沙的腿腳,在向呼嘯的風沙挑戰,在和風沙搏斗,護佑片片瓜田,萋萋禾苗,哈密瓜的培育規模和質量才得以保證。(采南)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