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觀點】隨著南美新作大豆上市期的臨近,市場壓力會越發沉重。中期棕櫚油市場同樣面臨產量步入增長周期、而出口潛力不足的雙重困擾。短期內進口虧損、豆弱棕強將會限制進一步殺跌的動能,建議保持反彈沽空的思路。
綜觀近年來棕櫚油期貨的價格走勢,2008年11月開始的上漲行情一直持續至2011年2月份,之后棕櫚油價格一路下行。港口24度棕櫚油現貨價格集中在6100~6300元/噸,市場成交清淡,下游接貨意愿不強,上游因成本倒掛,也不急于出貨。
國內港口棕櫚油庫存連增
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1月我國進口棕櫚油47.3萬噸(含棕櫚硬脂),較上月的紀錄高位95.4萬噸大幅下降,但仍較上年同期增長6.7%。2012/2013年度前4個月我國累計進口棕櫚油271.9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24.2%。導致國內港口棕櫚油庫存再創歷史新高,達110萬噸以上水平。
市場預計2月份我國棕櫚油到港量在45萬噸左右,3月份在50萬噸左右,而棕櫚油消費轉暖一般從3~4月份開始,這意味著2~3月份期間,國內港口棕櫚油庫存將繼續在高位運行,給市場帶來供應壓力。
成本降低遠月進口開始虧損
2012年10月份至今,bmd棕櫚油在2300~2600林吉特/噸低位區間震蕩,進口棕櫚油成本價也隨之走低。從海關統計數據看,1月進口豆油到港平均價為1208美元/噸,環比下降36美元/噸,完稅成本約9440元/噸;進口棕櫚油平均價為829美元/噸,環比下降48美元/噸,連續第7個月大幅下降,完稅成本約6500元/噸。
根據2月26日收盤后的外商報價,近月到港棕櫚油成本為6693元/噸,遠月(7/8/9月)成本為6789元/噸,對應1309合約將有87元/噸的理論虧損。遠期進口出現虧損,預計短時間內市場做空的節奏會有所放慢。
南美豆上市或縮窄豆棕價差
隨著豆油市場壓力逐步顯現,國內豆棕價差有望縮窄,最近國內盤面豆油明顯比棕櫚油弱。而豆棕價差縮窄,可能導致后期棕櫚油需求減少。
印度國產油籽即將收獲,而進口食用植物油庫存居高,這意味著至少今年上半年印度食用植物油進口需求可能相對疲軟。
棕櫚油即將進入增產周期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