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壟上的葉菜抽著綠芽,傳遞著大地復蘇的訊息。浙江省金華白馬畈糧食蔬菜專業合作社的李玉成也開始盤算著今年的農事安排了。
一是晚稻盼能入訂單
去年,李玉成承包的700多畝田地,平均畝產達到了550公斤。其中,單季晚稻的畝產超過750公斤。但增產并沒有帶來增收。據李玉成介紹,由于單季晚稻并未列入浙江省稻谷訂單收購計劃,他們的晚稻只能賣給市場上的收儲公司,難免遭受被“壓價”現象。去年單季晚稻價格從收獲初期每擔135元跌到了后期的128元,這個價格損失不起,現在還有晚稻存在倉庫里。
針對李玉成的問題,浙江省農業廳負責人說,該省的訂單稻谷獎勵政策,確實有效提高了農民種植早稻的積極性,各地也應該因地制宜增加對晚稻谷的收儲。另外,今年省政府也將進一步提高“訂單”雜交稻種子獎勵標準。
二是農業用工盼保險
“用工難、用工貴,這些問題我們農業也常碰到。”塘溪鎮厚大村的劉惠芳說,她承包了650畝耕地種蔬菜,需要的人手較多,但因為當地農村外出青年較多,只能請留在村里的老農民“搭把手”。
人年紀大了,手腳不靈便,農忙時節雇工多,很容易發生意外事故。劉惠芳說,因為目前仍沒有關于農業季節性用工的保險制度,她們只能自己賠付所有的醫療費用,“風險太大了。”對此,浙江省農業廳負責人說,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鼓勵發展家庭農場,家庭農場與種養大戶的最重要區別就是前者是經工商登記的法人,而后者是自然人。今年,浙江省農業廳將與省工商局會商,擇機對該省的家庭農場給予企業登記,如果種養大戶積極向家庭農場轉型發展,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是設施用地盼落實
“我最怕農忙時候沒地方晾曬稻谷。”金華市蔣堂鎮洪村的洪建華承包了1400多畝連作晚稻,收割之后苦于沒地晾曬,經常要跑到其他鎮的種糧大戶那里,求他們幫忙烘干。但農忙時,大家都很忙,難免“僧多粥少”。洪建華也想過建水泥曬谷場或買烘干機,可合作社在糧食功能區內,土地審批幾乎不可能。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