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芝加哥的冬天用當地氣象預報員的話說是“血淋淋的冷”。不過對于來自中國東北大連的李廣富來說,這算不得什么。街頭已經出現了圣誕樹,但是他的心思全在大豆上。
來美國已經第三天了,中美雙方的談判還在繼續。談判的焦點主要在價格上。美國人堅持采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期貨價格作為定價基礎,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大豆價格從8月份的500美分/蒲式耳一路猛漲到了12月份的700多美分/浦式耳,漲價的起點是8月12日,那一天美國農業部調低了美豆產量預測,理由是天氣干燥。把計量單位翻譯過來,并按當時的匯率計算,相當于從1900元/噸漲到了2661元/噸。這是什么概念呢?馬上就要簽約的大豆合同數量為250萬噸。這要多花多少錢!小學生都能算出來。
令中國商人更為犯嘀咕的是,下一步的價格會怎樣呢?上升,還是下跌?要知道,即使簽完合同后馬上發貨,到達中國東部港口最快也要兩個月。兩個月時間價格降下來自然好,接著漲可就完了。這就是風險。許多專家都說,現在的價格是歷年來罕見的,基本上達到了頂點,不會再漲了。可是誰知道呢?李廣富知道,生意場上沒有絕對的事。
瘋狂芝加哥
美國中西部時間12月18日下午1點,簽字儀式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董事局會議室里舉行。除了官方和企業界人士,美方還專門請來了美國《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世界日報》、伊州電視臺等9家媒體及中國中央電視臺駐美記者,100多人的現場頓時春意盎然。
來源:中國經濟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