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在丁橋鎮兩豐村沈園果蔬農場,幾名工人正在平整土地。該農場主沈穎杰介紹,在這片空地上將搭上大棚,種植奧運蔬菜。今年不僅種植羽衣甘藍、有機花菜,以及抱子甘藍等新品種奧運蔬菜,還將擴大種植面積。
長中短效益相結合 規避市場風險
2010年底,辦了10多年皮革服裝廠的沈穎杰夫婦,毅然放棄皮革服裝生意轉向投資效益農業。通過土地流轉,沈穎杰夫妻倆承包了230多畝土地,開始從事農業生產經營。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但沈穎杰夫妻倆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將農場經營得有聲有色。沈穎杰介紹,農場一部分種植了蔬菜,一部分種植了色塊苗和大樹。為何要這么種植,因為夫妻倆有了充分的考慮和打算。
“當初設想好了,種植蔬菜是短期效應,種植色塊苗是中期效應,種樹至少要三至五年才能獲得效益。”沈穎杰介紹,這樣就可以做到長中短效益相結合,不會因為全部種植樹苗,導致資金周轉困難,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單一種植所造成的市場風險。
沈穎杰告訴記者,由于去年色塊苗的價格驟降,其中金森女貞每株的價格從2011年的1.2元降到了0.2至0.3元,所以今年準備減少樹苗的種植面積,擴大蔬菜的種植面積。
種植奧運蔬菜 為市場提供優質農產品
去年,沈園果蔬農場種植奧運蔬菜平均每公斤的批發價能賣到20多元,平均一畝地的純收入在1.5萬元左右,“奧運蔬菜相比普通蔬菜更加具有經濟效益。”沈穎杰告訴記者,他去年種植了40多畝奧運蔬菜。
剛開始,農場并沒有直接種植高效益、高質量的奧運蔬菜。沈穎杰告訴記者,和大多數普通種植戶一樣,一開始農場種植也都是普通蔬菜,當時每天都是一大早裝上滿滿兩車蔬菜銷往農批市場,總共才收到幾千元,效益不太理想。
2011年底,沈穎杰在與嘉興農業科技發展中心合作中,試種了4畝奧運蔬菜羽衣甘藍,效益不錯,這讓他發現了奧運蔬菜廣闊的市場前景。于是,從2012年開始,沈穎杰全部改種奧運蔬菜。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