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星期三)上午10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將就“經濟社會發展與宏觀調控”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鳳凰衛視記者:
我們看到經歷上個月24號油價漲價之后有大學生向發改委提出申請,要求公開漲價的依據,而且我們注意到行政規定在15個工作日回復,想問發改委在這方面的情況。每一次油價提價都會引起老百姓對于壟斷的擔憂,能否從國務院機構改革以及理順能源資源價格方面給我們做解答。
張平:
你問了很敏感的問題,而且我想我的回答可能并不會使你滿意或者說還有很多批評的意見。我們的油價定價機制從1998年就開始和國際接軌,按照國際價格來確定我們國內相應的成品油價格以及其他一些化工產品的價格。我們能源消費,特別是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去年我們自己生產的原油是2億零400萬噸,進口是2億8000萬噸,我們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已經是58%左右。這些石油都是在國際市場上采購的,對于我們自己生產的這一部分,應該說我們生產的成本會低于國際市場采購的價格。正因為如此,國家從2006年,也就是國際油價開始比較大幅度上升的時點上,就征收石油特別收益金,因為過去石油的價格是三四十美元,當時到了一百多美元。這里有生產成本提高的成份,也有供求關系改變所引發的價格的變動,也包括地緣政治造成的影響。
張平:
另外也不可否認,這里面還有一些游資炒作的因素。大家可能都還沒有忘記在2007年的8月份國際油價最高的時候達到了147-148美元一桶,當然我們的成本沒有這么高,所以國家財政就是從我們自己生產的原油中提取了特別收益金,就是要石油生產企業,你生產多少油得向國家交多少錢,這個錢做什么呢?對農業、林業、漁業、公共交通、農村交通實行補貼。現在我們有農機補貼、林業補貼、草原的補貼、城市公交的補貼、農村客運的補貼,對于出租車我們采取了類似補貼的方式。
張平:
來源:中國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