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遼中縣果農就忙了起來,但與以往不同的是,現在他們不是忙著準備農資、種子和化肥,而是請專家、聽講座,搞起了科技備耕。用果農麻長偉的話來說,“雖然今年‘春播短’,可咱不忙買農資,也不忙上壟臺,只要學好了種植技術,有科技做后盾,果園的效益還能上不來!”
麻長偉家栽種寒富蘋果已經有5、6年了,家里的60多畝地上栽種了5000來棵寒富蘋果樹,一年能下果20多萬斤,產量很大,但質量上乘的優質果卻很少,價錢上自然也就打了折扣。
“去年年景不錯,蘋果的質量卻不太好,1斤蘋果1塊7、8,我這60多畝地的蘋果能賣30多萬塊錢,去掉人工和各種費用,效益一般般。”麻長偉說。
“這是全縣果農普遍存在的情況,咱們縣寒富蘋果栽種面積超過8萬畝,蘋果產量不錯,但果品質量還有待提高。為了這,我們協會今天專門從北京聘請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的研究員汪景彥教授給全縣果農義務上課,還發放了一些果木種植書籍,讓大家在春耕前都充充電。”在培訓會會場,遼中縣寒富蘋果協會會長張立奎說。
3月5日,在遼中縣舉辦的寒富蘋果種植技術培訓會現場,來自全縣的200多名寒富蘋果種植大戶的代表擠了滿滿一屋子,實在沒地方坐的就站著、蹲著聽講,有的還時不時舉手發問。主講人是從事果樹研究40余年的汪景彥教授,被稱為種中國果樹專家第一人。在培訓會上,汪教授從樹木剪枝,講到疏花留果,從夏季管理,講到施肥用藥……聽了他對果樹栽培的精彩講解,坐在會場最前排的麻長偉心里別提多透亮了。上午培訓一結束,麻長偉就拉住汪教授,非要邀請他到自家的果園去看看,幫著支支招。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