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哈市的食品安全由多部門監管,而因為各管一攤,食品從種植、養殖到上餐桌的整個流程一直無源可溯。新春佳節過后,哈市肉菜流通追溯系統開始啟動模擬測試,下半年正式開通后,消費者只需拿著商家給的售后小票到溯源碼查詢機上一掃,一塊肉、一根菜出自哪個養殖場或種植地、用藥情況、生產者是誰、什么時候被送到市場、經營者姓名等相關信息就會立馬顯現出來。
據了解,2011年哈市正式被商務部確定為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10個試點城市之一,經過兩年的建設,肉菜追溯體系已初步建成,今年3月初開始模擬測試,下半年投用。第一批納入的流通節點為802個,覆蓋道里、道外、南崗、香坊、松北、平房六個主城區,包括銷售、生產、批發、屠宰等商家。銷售終端主要涉及家樂福、麥凱樂、中央紅、沃爾瑪、新一百、卓展等42個大中型超市,南崗區人和革新農貿市場、道里菜市場、黎明大市場、香坊東興大市場等36個農貿市場以及哈達批發市場等。
哈市的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如何運行,將給肉菜消費市場帶來哪些變化?記者走進位于松北區的哈市肉菜追溯體系監管中心進行了采訪。
記者體驗
掃下溯源條碼便可辨放心肉菜
“該體系就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讓肉菜像人一樣擁有身份證。”哈市肉菜追溯體系監管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肉類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臺主要承擔信息存儲、過程監控、問題發現、在線查詢、統計分析等功能。在定點屠宰企業、批發市場、零售市場、團體消費等環節建設追溯子系統,然后與城市追溯管理平臺對接,采集肉類蔬菜流通信息,規范各個環節交易流程。
現場的中心平臺是一個碩大的電子屏幕,模擬階段已經和各生產企業、銷售點連接,工作人員隨時監控整個食品的流通程序。
來源:中國肉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