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省大豆種植面積為6470萬畝,比2009年減少近10%。
-2011年,大豆種植面積減少為5193萬畝,比2010年減少了近20%,大豆產量同比下降。
-2012年,大豆播種面積繼續縮減至不足4000萬畝,比2011年同比減少1000多萬畝。同時,全省大豆產量也從2004年的800萬噸左右下降到2012年的440萬噸,下降了40%多。
黑龍江是我國大豆主產區,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國家重要的大豆生產和加工基地。然而,中國入世之后,跨國糧商進軍中國大豆市場并掌控定價權,國產大豆生產、加工、銷售全面萎縮,我國大豆產業正面臨全面退市的危險。為此,在今年的兩會上,多名我省全國政協委員齊呼:“遏制大豆產業進一步衰退迫在眉睫。”
現狀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急劇萎縮,加工企業開工率低,競爭性差,非轉基因大豆產品市場認知度低,糧油安全面臨挑戰
“種植大豆比較效益過低,農民種豆沒有積極性,產區大豆生產急劇萎縮。全國大豆總產最高時達1650萬噸,目前已降至900萬噸以下。”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洪袁舒說,近年來受進口大豆的沖擊,國產大豆市場價格扭曲,種豆比較效益下降,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她指著一份資料告訴記者,2011年黑龍江大豆、玉米、水稻畝效益分別為231元、374元、506元,“大豆種植效益最低,種豆不掙錢,因此很多豆農放棄種豆。”
全國政協委員張抗抗在調研中了解到,我省大豆加工企業基本以加工本地大豆原料為主,受進口大豆價格沖擊,產品成本高缺乏競爭力,加之企業精深加工能力弱、產品技術含量低、產業鏈延伸程度有限,與在國內布局的國際四大糧商規模生產無法抗衡。以目前市場價格每加工1噸大豆虧損100元以上,全省110家規模以上加工企業,開工率不足40%。
來源: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