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只要讓農民意識到種的是自己的地,打的是自己的糧,不用人家監督,他都會傾盡全力去做。”
參考消息網3月8日報道港媒稱,“家庭農場”的概念在內地成為頗具爭議的話題,此前中央表示,會在政策上鼓勵發展家庭農場,不過沒有說明到底哪些人有資格建立家庭農場。一名負責制定農村政策的高級官員3月6日在全國政協會議間隙說,家庭農場是指主要依賴家庭成員從事生產與管理的農場,不會雇用外來人手。
據香港《南華早報》3月7日報道,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說,中國應該鼓勵發展由單個家庭所有并經營的中等規模的家庭農場,從而確保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
他說,在東部沿海地區,家庭農場的規模可以在3.3公頃到6.6公頃之間,不過這一標準是靈活的,應該將不同地區的地理因素考慮在內。在貴州這樣的山區省份,租賃一兩公頃土地可能都很困難,不過在東北平原,幾十公頃土地都有可能租得到。
內地農業主要是小規模的家庭運作模式,陳錫文說,適度規模經營而不是企業主導的生產模式應該是未來的發展之路。
他對由商業投資驅動、以雇工為基礎的農業生產模式的可持續性提出質疑。陳錫文說:“只要讓農民意識到種的是自己的地,打的是自己的糧,不用人家監督,他都會傾盡全力去做。”
報道指出,近年來,中央政府為了確保13億人口的糧食安全,加大了對農業的扶持力度,這讓非農企業對投資農業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
由于擔心會有更多的耕地被用于非農業開發,2013年中央發布的文件暗示,政府不鼓勵工商資本長時間大面積租賃農民土地。
陳錫文說,在大批農村年輕勞動力涌入城市的背景下,政府提出了“家庭農場”的概念。他表示,隨著農村人口的減少,單個農戶耕作的土地面積增加,因此家庭農場的規模應該與農村的人口數量聯系在一起。
到2012年底,內地52.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陳錫文估計,到2030年,內地人口將達到15億,其中30%也就是4.5億人將生活在農村。
來源:參考消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