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由中國茶葉學會、廣西茶葉學會、柳州市農業局、人社局、科技局等部門舉辦的2013年中國茶葉專家走進柳州?融水科技下鄉暨柳州市“雙百人才工程”活動,在融水苗族自治縣融水鎮小博屯茶葉基地啟動。10多位中國茶葉專家在融水縣舉辦專家講座,為柳州市茶產業發展把脈。其中,柳州茶“品牌建設”“質量安全”“機械化水平”等成為專家關注的焦點問題。
一問:柳州茶品牌建設進展如何?
“柳州生產茶葉的規模有多大,茶葉品牌建設情況如何?”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魯成銀在接受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他此行對柳州茶最為關心的問題。
他說,生產規模是一個品牌建立的基礎,是否具備足夠的生產規模,決定著柳州茶產業能否真正成為柳州農業的支柱產業。
當天,魯成銀還與柳州市各茶葉企業家進行交流,并對柳州市如何建設茶品牌、發揮“柳韻春曉”公共品牌及實現產業升級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二問:柳州茶質量是否安全?
2012年,一環保組織發布報告,質疑國內9大品牌茶葉企業的部分產品含農藥殘留,引發公眾“喝茶等于喝農藥”的恐慌,盡管后經權威部門“辟謠”,但茶葉質量安全問題還是令人擔憂。
“柳州的茶葉質量是否安全,是我想了解的,也是大家需要關注的。”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常務副主任劉新表示,由于柳州在長江以南,茶葉的病蟲害情況相對嚴重,防治蟲害方法是否合法、合理、有效,將直接影響柳州茶的質量。
他在當天的講座上,向大家介紹了國家最新關于茶葉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等質量標準、綠色食品標準等,敲響質量安全警鐘。
三問:機械化發展瓶頸在哪?
帶著“柳州茶機械化發展瓶頸在哪”的話題,安徽農業大學教授、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李尚慶,來到了融水。他向與會各茶葉企業代表、茶農介紹了我國茶葉機械化研究進展和新設備情況。
“茶葉企業機械化水平發展慢,和企業規模小、資金不足有關。”他認為,提高茶葉機械化水平是當前柳州發展茶產業的當務之急。
至于如何提高機械化水平、促進茶業發展等,各地茶葉專家將在今日舉辦的人才科技與茶產業發展論壇,給出具體“藥方”。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