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初春的武漢,陽光明媚,彭開友一早就開始下地管理他的 “新產品”盆栽野菜。
大棚里,一盆盆鮮花般的野菜紅紅綠綠,生機盎然。彭開友介紹道:“田七、紫菜、地菜、野芹菜、馬齒莧、薯尖,品種有十幾個哩!”
“入行”短短三年,彭開友在武漢的“野菜圈”已經小有名氣。他的規模發展到44個大棚,平均每天上市量達200多公斤,一年下來毛利近50萬元。
有了金點子,才能賺活錢
“沒有好項目,只能賺辛苦錢。有了金點子,賺的才是活錢。”彭開友從普通菜農變身“野菜名人”的體會很深。
2010年,有著多年販菜、種菜經歷的他經過幾番思量,在江夏區鄭店街勞七村的蔬菜基地花900元每畝的價格租賃了16個大棚,辦起了家庭農場。
幾個月下來,每天起早貪黑,但進賬不多??吹狡渌氐幕ɑ芘杈吧猱惓;鸨?,他萌生了做野菜盆景的想法。
經過幾個月潛心準備,到超市、酒店購買野菜成品,到山上采苗回來扦插繁殖……6個月后,彭開友硬是把16個大棚的野菜盤點到位。品種包括紫背天葵、田七、野菠菜等16個品種。
經過在市場試銷,紫背天葵和田七成為彭開友家庭農場的“當家野菜”,種植規模也擴大到44個大棚,每天上市達250公斤,毛收入2000多元。”
眼下,彭開友的“盆栽野菜”家庭農場已吸引了不少商家的目光。有想訂貨售賣的菜販,也有提供閑置土地合作經營的商人。武漢某大型連鎖超市近日已進行實地考察,或將彭開友的盆栽野菜引入超市,批量銷售。
食用+觀賞,提高附加值
記者看到,野菜被裝滿有機質營養土的花盆裝著,一個花盆只種一棵菜。
“土壤好,溫度適中,不用施肥,只用澆水。”彭開友拿起一盆紫菜,捏著根莖說,一棵菜可以長兩年,每家每戶都能種,既能觀賞,又能掐下來吃。這種模式已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和商家。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