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茶集中上市的時候,春茶由于品質穩定,香氣悠長,更耐保存,歷來都備受茶客追捧,而鐵觀音、大紅袍、金駿眉等新老牌名優茶就成為春茶的主角。但想要買到正宗的茶葉,去熟悉的店面、找熟人購買更放心,賣茶和買茶人之間的“熟人經濟”一直盛行于各大茶市。
與許多城市一樣,濟南的茶葉市場存在著價格不透明的現象,讓很多不懂茶的消費者購茶時感到不踏實,怕上當。記者了解到,這里茶葉定價存在兩種不同價格運作模式,一種是明碼標價,另一種是隨口要價。這導致了一款茶可能出現每斤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的差價。
在張莊路的一家紅茶門店中,記者發現,這里的部分茶葉沒有標注價格,完全靠商戶自主定價。這家店的老板透露,對于一些常來的熟客,他都以優惠價格出售茶葉,而對一些生客價格叫得非常高。“對熟客適度的價格優惠,保證了基本的營業額;對一些生客或忠實度不高的顧客采取高價叫賣,賺一回是一回。”這家店的老板代表了一大批中小茶葉商鋪的心態。
這種不標價、隨口要價的定價模式讓消費者很不放心。經常光顧張莊茶葉市場的張先生告訴記者,“一般商家都會把價格叫得很高,我的經驗是對半砍價再打7折,但心里還是有些沒譜,怕被宰。”對于一些年輕人或偶爾購買茶葉的消費者來說,熟人介紹則是買到好茶的捷徑,對于上班族,只認一家店、扎堆購買往往成為他們慣用的買茶方式。“上次我同事在七里堡的店買的鐵觀音味道不錯,后來,這家店成為我們部門的‘指定門店’”,在華強廣場附近上班的李女士告訴記者。
對這種熟人經濟的現象,業內專家認為,其根源在于其生產環節還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目前,全國大部分產茶區的茶廠都還是“遍地開花”、小而散的狀況,沒有統一的生產和加工工藝,定價自然也五花八門,直接造成了下游市場價格的混亂。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