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說起柚子了,唉……”3月9日,當記者詢問恩施市龍鳳鎮向家村的柚子產業情況時,村主任王祥福一聲長嘆。
是什么原因,讓這位村主任不愿談及柚子產業?記者通過采訪得知:向家村三千畝柚子樹,大多數成了“燙手山芋”:村民想學技術無人教,想砍了果樹又覺得可惜。
發展柚子產業,政府下了大力氣
向家村地處恩施市城區北郊的龍鳳鎮,距離集鎮5公里,全村耕地總面積約5000畝,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土壤肥沃,適宜發展種植和養殖業。
距村委會不足一里,就是四組村民廖先國的家。
記者見到廖先國時,他正在地里栽洋芋,洋芋地旁,就是一片柚子樹,有的柚子樹上還掛著果,約有拳頭大小。廖先國說:“這些柚子太小沒人要,掛到樹上讓它爛掉算了。”
廖先國介紹說,向家村是從1998年開始發展柚子產業的,他家一共六畝承包地,栽柚子就栽了三畝,一共栽了250顆樹。
后來,柚子開始掛果,他也賣了一些錢,但賣錢最多的那一年,三畝地的柚子也就賣了一千多元錢。后來,他就砍了60顆柚子樹當柴燒,他說:“不砍的話,天上得不到,地下也得不到。”
廖先國所指的“天上”,是指果樹,地下是指莊稼。
他說,當初鎮政府發展柚子產業,還是下了大力氣,也是為群眾著想,一片苦心:“政府免費供應苗子,政府干部到農民家幫到打窩子,蠻感動人!”
問到后來的情況,廖先國說:“后來就沒人過問了。”
村民想學技術,卻缺少技術員
像廖先國這樣種樹又砍樹的村民,在向家村不是少數。村主任王祥福介紹說,向家村一共發展了3000畝柚子,占了全村耕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三。許多村民由于管理沒跟上,沒有得到收益,“我們村的柚子沒有宣恩產柚子區的柚子大,所以銷路不大好。”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