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山侯家莊,躺在山旮旯。”
侯家莊村地勢起伏,村內凹凸不平,有“七坡八彎九溝十塄”。到處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坡陡路窄,開車都只能到村口,根本不能進村。村里沒有一塊平整場地,就連辦個紅白事都沒個地方。
山村的封閉,也意味著經濟的落后。“上世紀九十年代,雖說蘋果產量不低,但是由于價格便宜,幾毛錢一斤,而且只能自己拉著板車往山外運,一年的純收入頂多百把塊錢。”李地寶說。
李地寶是侯家莊村的蘋果種植大戶,曾是村里的果樹種植技術員,后來承包了村里的幾畝山地,開始種植蘋果,雖然種出的蘋果又大又甜,年年豐收,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人家收購蘋果的一聽說是侯家莊村的,根本就不來,因為進出侯家莊只有一條出了名的“爛路”。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改變現狀,更需要先修路。
2009年4月,高平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戶通水泥路工程,這對于侯家莊來說是一場及時雨。村支書李金富決定抓住機遇,徹底改變侯家莊村的舊面貌?,F如今徜徉在侯家莊村,水泥鋪成的路面連通到各家各戶,舒展得如葉脈一般。
“現在好了,咱們的環村水泥路通了,干什么都方便了,農用小貨車都能直接開到了果園門口,再也不用犯愁了。”李地寶談起水泥路帶來的便利,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咱村子也變漂亮了,還成了最美鄉村,名氣大著呢。”李地寶說,現在自己的工作很簡單,就是四個字——種好蘋果。一到季節,上門收蘋果的人“就像趕集一樣”,去年數萬斤蘋果,幾天時間就賣了個干干凈凈,老李也賺了個腰包鼓。
如今的侯家莊村,像李地寶一樣依靠承包果園致富的人占了將近一半。全村157戶,就有70余戶承包了果園,全村僅蘋果的年產量去年就達到了25萬余斤,年增收30余萬元。目前,侯家莊村已建成了蘋果、杏、桃等水果基地250余畝。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