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聚光燈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和青睞有機蔬菜,因為安全系數相對較高,但價格卻居高不下。記者走訪了深圳市場,對有機蔬菜的來龍去脈進行了一番調查。
高端超市,有機蔬菜比肉貴
記者發現,我市一般的菜市場和普通超市均少見有機菜。但在兩家針對時尚高端人群的ole超市里,記者看到,這里的有機蔬菜成為了絕對的主角,普通蔬菜幾乎沒了蹤影。雖然包裝精美、干凈漂亮的它們“裝點”了超市蔬菜區,但高昂的價格還是讓一些消費者望而卻步。500克的大白菜要價30元,荷蘭豆20元、紫甘藍27元等,價格比普通蔬菜貴上3-5倍,且隨便一買都要比豬肉貴。
近幾年在深圳還出現了一批直銷式的農場,它們分布在風景和植被較好的龍崗、羅湖、寶安的邊遠區域,小則幾十畝,大則上千畝,以葉菜種植為主,銷路主要是內部使用,以及為特定的群體和機構直供。記者了解到,這些菜往往以不施農藥化肥作為賣點,價格比高端超市便宜,但比普通市場貴。
高菜價面臨“信任”考驗
不少消費者直言,對有機蔬菜是“又愛又怕”。在益田假日廣場,一位市民說買有機蔬菜主要是給家里的小孩子吃的,但花了大價錢,回去還是擔心買的是不是真的?
據了解,市面上要進入超市售賣的有機蔬菜,都要取得國家的有機認證標志。凡是達到標準的產品,都有一個綠色小圓圈的認證標識。但許多消費者反映,雖然國家已有一套有機產品認證標志,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許多“擦邊球”現象。比如,農藥、化肥的控制,如何真正體現?檢測數據的提供是否權威?誰來監督?再如,以非有機產品冒充有機,掛羊頭賣狗肉,如何鑒別?這些環節,僅靠消費者在商場對有機菜數據和推廣信息的理解,是遠遠不夠的。
從事有機行業多年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消費者購買有機蔬菜,一要留意在什么地方買,一般可到信用好的超市購買;二要看產品有沒有有機認證標識;三要看價格。一般而言,價格與有機產品的可信度成正比。但他提醒,有機蔬菜產品并不是越漂亮越可靠,真正的有機蔬菜是允許而且很可能是有菜蟲出現的。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